庄巧生:给小麦品种“相面”

来源: 科技日报2024-11-05 15:43:28
  

来源标题:庄巧生:给小麦品种“相面”

“北京8号”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的主栽品种之一,打破了亲本取材和育成品种地域性的限制。它的幕后功臣,便是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。

1971年,庄巧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作科所”)北京怀柔基点庙城小组蹲点。这里是怀柔小麦主产区,布有进行小麦品种试验的“北京8号”示范田。

对“北京8号”,庄巧生倾注了深厚的情感。每天天一亮,年过半百的他就直奔小麦试验田,围着“北京8号”示范田转来转去,认真挑选单株,希望对它进行复壮,经常一干就干到日落。

见他在田间时而记载,时而凝视,时而弯下腰用手轻轻拨动麦秆、试探麦秆弹性……点上的同志无不钦佩地说:“庄老师这是在给小麦品种‘相面’呢!”

除了庙城小组,半山区和北部山区还分设沙峪公社和琉璃庙公社两个点。当时,这些地区是小麦种植新区。由于种植经验缺乏,加之地势较高、气候严寒、土壤较贫瘠、河滩地沙性强,小麦生产出现不少问题。为了更好地给小麦品种“相面”,庄巧生便组织了田间调查。彼时,基点没有交通工具,大家笑称,调查主要靠“11路”——步行。山区路不好,有时上坡,有时下坡,有时过山涧,有时过小溪,有时还要摇摇晃晃地过列石。

“那时吃的是‘派饭’。有一次我和庄先生在琉璃庙公社后山铺大队一户人家吃‘派饭’,吃的是杏树叶棒渣粥,估计是发酵过的,有点酸,还有点苦味,不易嚼烂,我感到很难咽下。庄先生牙齿不好,我想会更难,便小声问庄先生怎么样,他回答:‘还行!’”每逢想到此情此景,作科所研究员赵双宁都感慨,“庄先生为解决当地小麦生产问题,不辞辛苦,认真调研,为我们作出了榜样!”

对自己的一生,庄巧生曾这样写道:“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:一是育成的十来个优良小麦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应用;二是编了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,为国家科技事业留下一些历史记录。仅此而已,微不足道。”

同为作物育种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对庄巧生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:“我深知这些工作与成果的来之不易!”

责任编辑:hnnew003
我要评论查看所有评论
昵称:

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、法规,遵守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。

 尊重网上道德,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
 您在京商网发表的言论,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。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京商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

京商网广告服务中心

广告热线: